一、语言基础知识(每题1分)
1.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
A.生理性 B.物理性
C.社会性 D.自然性
2. 几个性别相同、年龄相仿的熟人在隔壁说话,能听得出说话人是张三还是李四,这主要是由于各人的( )
A.音高不同 B.音强不同
C.音长不同 D.音色不同
3.普通话中i和Ü的区别是( )
A.舌位的高低不同 B.舌位的前后不同
C.嘴唇的圆展不同 D.舌位的前后和唇形的圆展都不同
4. “这是多好的同志啊!”这里的“啊”应读( )
A.a 啊 B.ra啊
C.za啊 D.ya呀
二、中华文化知识(每题1分)
5.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方法的“四诊”是指:望、闻、问和( )
A.测 B.切 C.验 D.查
6. 截止目前,学术界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 )
A.半坡文化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红山文化遗址 D.二里头文化遗址
7. 以下女性中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卫夫人 B.黄道婆 C.蔡文姬 D.卓文君
8. 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
三、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每题1分,共25分)
9. ( )主张在二语教学中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A.视听法 B.情景法
C.自然法 D.认知法
10.( )就是将语法点或句型按难易排列,从第一课开始一课教一个或几个语法点,直到最后一课。
A.单课制 B.单元制
C.直线式 D.螺旋式
11.《汉语翻译基础》这门课属于哪种类型的课程?( )
A.汉语知识课 B.汉语综合技能课
C.专项技能课 D.文化知识课
12 在教汉语的轻声时,宜采取哪种语音教学方法?( )
A.手势模拟 B.图示法
C.教具演示 D.夸张发音
13 汉语和英语都有被动句,但汉语中除了有标记的由“被”、“叫”、“让”等表示的被动句外,还有无标记被动句。对于学习汉语的英语母语者来说,这一现象在普拉克特(C . Practor)提出的“难度等级模式”中处于第几级?(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四、跨文化交际理论(每题1分)
14.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茨•博厄斯(Franz Uri Boas)(1930) 认为:“文化包括了一个______社会行为的所有表现形式,个人受到_______习惯影响而所作的反应,以及由这些习惯所决定的人类活动的_______。”( )
A. 国家、社会成员、可能 B. 种族、族群传统、未来
C. 社群、所属群体、产物 D. 社会、生活环境、目的
15.“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发展的方向”这一观点出自以下哪位学者何种著述?( )
A. 费孝通的《开创学术新风气》
B.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C. 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
D. 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
16.美国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 在1954年提出了一个经典的交流模型(Communication Model),至今仍旧影响广泛;若根据这个模型思考,当你与朋友聊天时,你所说出的话是?( )
A. 信源(source) B. 信息(message)
C. 言说(speech) D. 信号(signal)
17.人是具有思考和感知能力的个体,其社会行为会受到生物和社会环境的决定性影响。因此,某种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不见得是那种文化中所有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提醒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应该特别注意( )。
A. 成见与偏见
B. 个人主观性
C. 刻板印象
D. 个体独特性
五、国际传播理论(每题1分)
18. 电影《花木兰》移植并改编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花木兰,这体现的国际传播内容生产方式是( )
A.解域-再领域 B.编码-解码
C.文化侵略 D.双向传播
19.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天下一家”的绚烂烟花,体现得传播现象是( )
A.传播是共享 B.传播是撒播
C.传播是游戏 D.传播是权力
20. “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说明( )
A.拟态环境的作用 B.大众传播的弱效果
C.大众传播同社会心理的关系 D.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