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著名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北京语言大学的刘珣教授,为我们的沙龙做讲座,刘珣先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主编过《实用汉语课本》《新实用汉语课本》等多套深受外国学生欢迎的获奖教材,主持研发了我国第一套汉语水平考试试题,是汉语水平考试的奠基人,刘珣教授的论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是对外汉语教师从业人员的必读书目。
刘珣教授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回顾与展望》。大家欢迎刘老师开讲。
刘珣:七年前,2005年春天,我第一次讲这个题目,当时也是受高海洋老师之约。当时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很不一样,经过七年形势的变化,我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体会,今天从学科的方面和大家一起谈一谈这些年研究的一个想法。对外汉语教育这个学科到今年已经六十多年了,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从1950年开始,同时今年也是我入行50周年。下面是我对这个学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首先,对外汉语教育这个事业现在很火,以后会不会火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只要中国继续前进、继续发展,这个行业永远是火的。现在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时期,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环境问题、反恐问题等,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面对全球的这些特点,我们人类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应对共同的挑战,需要紧密合作起来,加强沟通。沟通比任何时期都要重要,冷战时期没有什么沟通,用武力说话。今天主要是用语言来沟通,用第二语言来沟通,世界的形势也决定了第二语言非常重要。21世纪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现在各国之间联系紧密,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不能用本国语言,而需要用第二语言。信息化时代到来,信息是通过什么来实现呢?也是语言,第二语言,不单单是汉语,所有的语言都会大发展。但是汉语教学有特殊情况,因为中国的高速发展,30年走了西方200年要走的路程,因此西方就很想了解: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所以汉语教学就成为这个时代特别突出的、发展最快的也是最火的一个“阳光事业”。为什么说汉语教学是一个“阳光事业”,因为我们行业的“形象代言人”是胡主席,胡主席于2007年3月在莫斯科的1948中学拿着教鞭给学生上课,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光荣。不仅是胡主席,温家宝总理同样在2007年5月在日本立命馆大学跟学生讲中国的诗歌。可见我们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这个事业,并且他们到了国外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孔子学院揭幕,然后访问一些孔子学院或者是一些学中文的学校,跟他们的同学见面。不仅是胡主席和温总理,其他的领导人出国也都有这样的一个活动。
我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事业的意义与面临的挑战。
1、21世纪语言教育特别是第二语言教育占了一个特殊重要的地位:
(1)语言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强大和民族的进步和繁荣。有人这么说:要当一个21世纪的合格公民,至少要懂一门外语,如果一种外语都不懂,只懂自己的母语,就很难当一个合格的公民。所以欧洲国家一般要求大学生会一两门外语,冰岛要求会五六门外语,因为国家发展了,公民的素质必须要和国外能够沟通,如果公民的第二语言水平不高,就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民族也是这样。在国内,汉语是我们的通用语言,现在西部的少数民族学汉语的热情也很高,因为民族要发展,就必须要学汉语,我们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所以很多家长都把孩子放到汉族的学校;
(2)语言教育关系到加强各国人民的沟通和了解;
(3)语言教育关系到扩大母语在世界上的影响,提高国家软实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比较大的国家,都在不余遗力的推广自己的母语,美国、英国这么多年来推广自己的母语很有成效,英语成为了国际上最通用的优势语言,西班牙也在推广自己的母语,在全世界建立了塞万提斯学院。所以,凡是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都把推广母语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成为显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一个手段。
2、21世纪第二语言教育的特点:
(1)具有多元语言能力。这要求每个公民能够不是只懂一门语言,也不是只懂一门外语;
(2)终生学习,不断积累。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把你派到泰国去,你就可以利用在泰国教汉语的机会去学一些当地的语言。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会用到,但是不要求拿到一个什么学位,能够解决你的日常生活就可以了。如果过几年再把你派到西班牙去,就可以再继续学习西班牙语,不久又再回到泰国,就可以继续学习泰语,终生学习,不断积累,并不只是拿到一个文凭就可以了;
(3)以行动为导向,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现在学外语不是学一种知识,而是要培养你的能力。怎么学呢?要在“动中学”,要动起来学,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任务、活动、操练;
(4)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也是教育学在20世纪后半期特别强调的一点,60年代美国就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口号,马上得到全国教育学界的赞同。学生学得好不好主要不是看老师,而是看学生,看学生是否能学进去,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自己。我们东方的老师要扭过来这个观念,怎样才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不可能代替他学习,所以这一条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5)培养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意识。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不同的民族,他们是通过一个跨文化来交际,所以要特别注意跨文化这个问题,因为跨文化有很多问题。
3、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1)发展阶段:①开创对外汉语事业的时期(50-70年代)。这段时期没谈到学科,那时候只是一个发展的事业,刚刚开头,刚刚招学生,刚刚上课,当时也没有我们的本科专业,只是一个语言的培训。比如,一个外国的学生要到我们的大学里面学习文科课程,就要学习两年的汉语。如果是理工科就学习一年汉语,但是不算学历,当时还没有学历教育,还没有谈到学科。一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才第一次提出要把对外汉语当做一门学科来研究,当时北语院长吕必松先生参加了“语言问题规划会议”,在文革时期所有的学科都断了,到1978年各行各业开始恢复,语言研究也在恢复,当时就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这是第一次提到学科问题。②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时期(80-90年代)。这段时期的标志是1983年有对外汉语专业了,有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就意味着我们的专业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因此我们把80年代作为确立时期。到80年代末提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时全国有500多个专业,在这500多个专业中没有哪个专业,哪怕是原子能专业,也没有提出来原子能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到1987年成立了国家汉语领导小组,部长们每年至少要开一次会议,研究对外汉语教学问题。③21世纪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时期。
4、国际汉语教学——独具特色的专业:
(1)国际(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
国际汉语教学的特点:①以培养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②以技能和能力训练为中心;③以学生活动、互动,“用中学”为主要方式;④以基础阶段为重点;⑤以语言对比为基础;⑥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⑦集中强化的教学。
根据这种情况,就可以把汉语教学分成两大类:①第一语言教学,其中包括语文教学、普通话教学以及特殊语言教学、语言康复;②第二语言教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外国人的教学,其中包括华文教学、中文教学(美)、中国语教学(日)这是有汉语环境的教学,华语文教学(台)、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陆),这是无汉语环境的教学;另外一类是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2)国家重视。①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对外汉语教学事业:1950年6月周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接受外国留学生之事,并且建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64年周总理亲自审批成立北京语言学院;1970年周总理亲自给外交部党组写信,对四人帮攻击北京语言学院的不实之词予以澄清;1971年周总理亲自批示北京语言学院“速编速印”对外汉语教材;1972年周总理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1987年成立全国对外汉语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②胡锦涛主席提出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一件大好事。
(3)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国家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晴雨表。①从东欧交换生到亚非拉第三世界的留学生;②由于政治的原因,某些国家曾中断汉语教学四十年;③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世界很多地区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4)中国加大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力度。①2005年7月召开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个孔子学院,5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②向很多国家派遣汉语教学志愿者,每年向100多个国家派出5000多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设立“汉语桥基金”,启动“汉语桥工程”; ③建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汉语教学标准化建设。
5、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所遇到的挑战:
(1)客观原因:①汉语在世界上的使用,汉语在科技、教育、传播、贸易、外交等国际交流领域的适用范围十分有限;②汉语教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人数还很少,在很多地区属“非普遍教授语言”,学习者起点较低,中小学学习人数较少;③国际竞争激烈,英、法、西、德等西方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规模上仍占绝对优势,日、印、韩等“非普遍教授语言”也在加快推广;④学习汉语有一定难度,汉语与绝大多数学习者母语的谱系关系都较远;汉语有较难掌握的文字系统—汉字;汉语所体现的文化因素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较大
(2)主观原因:①对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规律认识不够,对汉语的教学规律研究不够;②对非母语环境(海外)的汉语研究不够;③目前对外汉语的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方面还不能适应汉语教学大发展形势的要求。
第二、科学的发展汉语教学事业,必须以强有力的学科作为基础和后盾。
1、学科任务:进行理论研究、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
2、学科特点:①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不再依附某一学科的、专门的独立的学科;②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一门综合、边缘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跨文化交际学构成了其理论基础的四大支柱;③本学科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有其应用性的一面,同时又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④学科建设必须以理论研究为龙头,理论研究又必须以教学理论研究为核心;⑤本学科需要认真研究并借鉴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更需要从汉语的特点和汉语教学的实际出发,研究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并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丰富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宝库;⑥中国作为汉语的母语国,应当加强海外汉语教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应责无旁贷地积极担负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基地和学科带头人的重任。80年代美国、加拿大的大学所使用的汉语教材,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的《实用汉语课本》,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的《基础汉语课本》,到90年代《实用汉语课本》被全美超过四分之三的大专院校华语课程所使用,德国教中文的大学中曾使用过该书的占77%,该书也是在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使用量最大的汉语教材;
3、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分为三部分:①应用研究包括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价、教学管理、教师发展;②基础理论包括对外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等;③理论基础包括跨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化、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数学、哲学、传媒学等。
第三、本学科人才培养的业务要求: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多种教学任务,重点是外国中小学;应用型(实践性)、复合型(生源、能力、规格)、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专门人才。
第四、培训内容—五大模块:
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专业发展。
第五、结语:
国际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新兴的“阳光学科”,这一领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不论是来自语言学、文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甚至是理工科的学子,都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来。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刘珣教授为大家做了精彩的演讲,使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既往的发展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现在各位老师和同学有问题请向刘珣老师提问。如果有老师和同学对我们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项目有兴趣,也欢迎提问。
提问1:我在读您的《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中一直有一个疑问,您把对外汉语教学确定在教育学的学科下,您是有一个怎样的思考、思路?
刘珣:这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我没有明确讲它是属于教育学,我们把它作为一个语言教育学科,是语言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一个学科。如果是纯语言学,那就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就是研究汉语的,就是研究语法、词汇、语音的,可是我们干的不是这个,我们干的是要把学生教会,所以语言学不能概括我们。同样,教育学,也不能概括我们,为什么呢?因为教育学一般研究的是语文教学,它主要是研究这方面的,其它的,比如说物理教学它也研究,化学教学它也研究,但是跟我们外语教学完全不一样,我们外语教学作为教育学的一部分是一个特殊成分,所以原来我的看法是把汉语跟教育结合在一起,作为语言教育学学科。现在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这样,不仅是我一个人持这种观点,吕必松先生还有很多人,都有这种观点,因为它属于语言教育学最能体现它的特色。但现在我们学科里面没有这个东西,所以现在很好,汉办解决了这个问题,把它放到了语文学科里面去,一级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跟他们并列。所以这是汉办做的,对我个人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希望在本科的基础上有一个硕士学位,可是就是找不到,因为在我们的中国语言文学这个大学科里面我们排在第三、第四,一级一级的排在下面,根本不可能作为一个学科认识这个专业,而且不可能有硕士学位。所以没有办法,在我们学科,最早的硕士学位是1997年我们向国家申请,当时只有一条路,到教育学里面,教育学科里面的二级学科教学论,它们接受了我们,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硕士学位点是在北语建立的,1997年申请,1998年开始招生,叫做教育学的课程与教学论,那时没有办法,在中国语言文学这个学科里面容纳不下我们,只能是跟着教育学。现在问题解决了,中国语言文学把我们提到了二级学科,所以现在我们是中国语言文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叫做汉语国际教育,有了这个以后就很好了,将来我们可能就会有博士学位。
提问2:我想问一下教材编写方面的问题,您在书里面说教材编写要跟结构、功能和文化相结合,所以我想问一下,在编写的过程中比例是怎样的?
刘珣:这个问题也问的很好,国外有很多教学法流派,现在最时髦的是什么?任务法?功能法?那么我们汉语教学是不是完全采用的这个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采用,我们中国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我们提到的总结了50年教学经验,吸取西方最新的一些教学理论,我们觉得汉语教学还是用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这个方法比较好,就是我们课堂还有我的书里面提到的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法。为什么呢?因为汉语教学以结构为基础非常重要,因为他是真正的外语,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英语,它是亲和语言,结构对他们来讲不是特别重要,因为性、数、格、时、态、体是一致的,母语的结构帮他掌握目的语的结构。而汉语呢,性、数、格、时、体都没有,完全是一个新的语法手段,这就要把结构作为基础抓住,因此不仅我们是这个观点,现在据我们了解,很多国家,特别是美国,基本上美国的书面教学80%的都采用这种观点。汉语的教学和英语的教学、西班牙语的教学完全不一样,基本上在西方语的教学中都是清一色的任务法,唯独汉语不一样,在哈弗、哥伦比亚、斯坦福等这些有名的大学里面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这也间接证明了我们的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是对的。在这个教学法里面结构是基础,功能是导向,不能只教结构,只是让学生句子都会说了,却不知道怎么用,这是一个构局的缺点。现在我们以功能为导向,就是告诉他们学这个结构是为了用在什么地方。文化是内容也是条件,你不懂文化就不知道“你去哪了”是什么意思,就没法交际,这个时候就要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西方人的缺点就是走极端,直线思考,他如果认为结构很重要,听说法就全部扔了,如果认为任务法很重要就把别的全部几乎都放弃了,中国人的思考的方法就比较全面,所以我们把这三个放在一起。至于比例的话,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很难说有一个精确的比例,大概的讲,就是一开始结构比较重要一些,一开始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最起码要先会说句子,句子会说了才能完成任务,句子都不会说怎么完成任务,怎么表达功能?所以一开始结构重要一些,到后来功能越来越重要,文化也越来越重要。另外也根据学习目的不一样,有些人想要系统的学习的,在大学里专业的学习,那么就要把基础打得很扎实;比如有一些人就想要出国旅游,就需要学一个月的汉语,到中国会说“你好”“再见” 什么的,对于这样的人结构就不一定很重要,他们就不需要操练句型,就只是应用一下而已,就不需要把结构掌握的很好,所以就是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阶段就有所不同。当然这个问题也只是刚提出来,还没有成为一个教学法的体系,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任务。
提问3:我想问一下汉教硕士问题,今年我刚报考的这个,想问一下老师虽然现在汉教硕士比较热,但是和对外汉语学术型硕士比起来,可能大家还是比较认可学术型的,所我想问一下,汉教硕士以后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刘珣: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汉办来回答。据我所知现在的汉教硕士有两种,有两年的、有三年的,不一样,也有重学术型的。我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不太了解汉办的意图,目前很重要的是需要大量应用型的的人才,能够去上课的人才,所以这方面发展比较快,从长远来讲,正常化以后呢,可能还是要重学术型的,和其他任何专业一样,都还是需要学术型的人才。现阶段可能需要大量的可以去上课的人才,当然也要有一定的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个基础上,我觉得全实践的我不太同意,包括考试,有的就是全部都是考实践,不行的,你是中国派出去的老师,人家不知道你是实践型的,到时所有的老师坐在一起,别人提到什么教学法,好多教学理论,最起码的一些东西你都没听说过,你怎么和人家相处?所以理论还是要有的。你到一个地方去,对人家的教学理论、教学法的流派你一点都不了解,到那傻眼了,跟我们的不一样。如果你了解教学法流派,一看就知道,他重点是哪一方面,或者很多新的方法、稀奇古怪的方法,我们的理论教学上都有,你学过以后就知道。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现在对教师的要求还是要进行理论研究、课堂研究。为什么呢?不研究你就不知道什么方法对你的学生最合适,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你怎么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方法呢,这就要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就必须要一定的理论指导,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实践型的也好,学术型的也好,理论是很重要的,没有理论指导不行,硕士本身就是研究生,研究生研究什么,必须要有理论指导。只是我们学术型的要求更高一些,因为要有论文,这个要求很严。汉语硕士两年之内,其中有一年还要实习,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写论文,实践性在这方面可以放松一点,但是你在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上我觉得不应该放松。当然你如果是课上不了,那不行,但是你如果只会上课,什么都不懂,你在那生活都没法生活,所以还是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提问4:刘老师您好,我刚才查了一下,对外汉语教材从《实用汉语课本》到《新实用汉语课本》,增加了很多语种的版本,我就在想现在提出了教材有国别化的趋势,我就想请问您对这个国别化是怎么看的?
刘珣: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汉语国别化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两方面来看,有条件的我觉得编一些国别化的教材确实是很好,但是不可能所有教材都是精品教材。现在我们的教材,大家知道有多少种?上万种,就2005年以来就六七千种,可是我们平时用的、知道的很少,剩下的教材就浪费了,所以精品教材是不容易的,现在我们一百多个国家,语种更多了,如果每个语种都要编一套教材的话,当然有一个好处,学生看得懂,但是这个教材学生接受不接受是一个问题。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我们给阿拉伯编了一套阿拉伯文的教材,可是学生他不用,他的国家也不同,他还是用你的通用的教材。就好像我们中国,《新概念英语》是为哪个国家编的?是为全世界编的,我们中国就用了,美国就用了,因为它编的好,那么我们就把他具体国别化一下,所以北外的老师做了很多注释,加了练习,更适合中国人学,这就很好,本身是一个精品教材有一个保证,然后我们再把它具体国别化一下。所以我不太主张每个国家编一份教材,编出来他未必用,因为很难达到一个精品的地步,还不如首先把精品教材国别化,这样更好一些。另外就是有条件的,比较大的国家,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编一套好教材也有可能,但是不能所有的语种都编一套教材,这样会造成一个灾难,就是环境污染。
提问5:刘老师我以前不太了解对外汉语教学,我想问一下像我这样理工科的学生也可以学对外汉语么?
刘珣:可以的。刚才讲了,复合型,多元化包括生源,实际上很多理工科的学生参加培训,但是你作为一个教师,必备的条件你要有。比如你是学计算机的,你就可以从计算机这个角度从事对外汉语教师这个职业。因为现在的多媒体等各个方面很需要研究,你可以从这个角度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很需要这方面的专业的人才,你说你要上课也可以,但是你对教学面对汉语要有一个系统的真正的学习。因为我觉得我刚才讲的汉语教学,不是说汉语不重要,而是很重要,因为你将来教的是汉语,因此我觉得中文系这方面条件比较好,对外汉语专业也比较好,外语系的我都希望你们把汉语好好学一下,因为你们把它当成公共课程远远不够,我都建议我的研究生跟着本科生听课,把这门课好好地听一下,外语的尚需如此,理工科的更是需要这样。另外我们要对其他的教学法或者习得理论、心理学这方面该补的都要补上。
提问6:那我们理工科的要想达到中文系的水平,是不是要需要很长的时间?
刘珣:好像是这样,但是也不一定,语言中心的理工科生源也不少,成功的也不少,拿到《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书》的出去教书的也不少。有很多理工科学生文科也是很好的,有很多语言学家都是理工科出身的。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交流就只能到这儿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刘珣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掌声)